自制是人的优良的意志品质之一。所谓自制力就是擅长学会和支配我们的情绪与行动能力。它有两种表现,一是擅长迫使自己行动,以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;二是擅长抑制我们的消极情绪和冲动行为。
对孩子进行自制的培养,第一要充分认识自制力的重要程度。情绪本身有一种不考虑所有后果的倾向,假如不准时自制,总是会导致非常紧急的后果。第二,自制力是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训练的。自制的对立面是任性,培养自制力的刚开始努力就必须要与克服任性相联系,不然非常难培养出完整的自制力。
培养孩子的自制力,应让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1、坚持实行决定。
培养自制力,还需要一直不渝地坚持完成已经采取的决定。当然,为保证决定的正确性,在作决定时要慎重考虑、三思而后行。但一旦在再三考虑的基础上做出决定,就要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,不可以随便改变和舍弃。由于每个半途而废的决定,都会紧急地削弱我们的自制力。
2、决不让步迁就。
培养孩子的自制力,要让他们从小就具备毫不含糊的坚定和顽强。一旦意识到这是错误的东西,不管它是多么强烈地驱使着大家,对大家有多大的吸引力,都要坚决克制,决不作半点让步和迁就。培养自制力,就需要这种斩钉截铁的态度,不可以就不可以,半点妥协也不可以有。学会“不可以”这两个字,是培养自制力的一道防线;假如一道防线守不住,培养自制力的计划就会“全线崩溃”。
3、要从小事做起。
高尔基说:“就算是对于自己小小的克制,也会使人变得愈加坚强。”人的自制是在学习、工作、日常的千百万小事中培养和训练起来的。很多微不足道的小事,都会干扰到一个人自制能力的形成。比如,早晨是按时起床,还是在被窝里躺一会儿,对我们的自制力就是一个小小的考验。积沙成塔,集腋成裘。假如孩子能在诸这样类的小事上也不放过对自制力的训练,则一旦遇见大事,他们就能表现出坚强的自制力来。
4、常常进行自责。
所谓自责,就是自我责备,甚至自我惩罚。在困难面前想退却时,可以立刻责备我们的懦夫思想,责备我们的无用和没出息。如此,总是可以唤起被屈辱了自尊心,从而战胜怯懦,成功地控制自己。比如,当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后,对自己采取某种惩罚手段;当感到自我怜惜时,就对自己说:“活该,你做错了事,该罚。”实践证明,这种自责对于培养自制力是有好处的。